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

無題


維基百科經濟學條目本文中列出三個經濟學者,亞當史密斯、馬克思以及凱因斯。我的經濟學啟蒙老師說,經濟學試圖解決供給與需求的問題,除了經濟學只有宗教要解決這個問題,但宗教的方式是壓抑需求,不算答案。

亞當史密斯說,在資訊充分交易成本為零的狀態下,自由市場自然會發揮最大效率;凱因斯說,政府應該透過政策協助經濟發展。馬克思說,附加價值源自於勞動卻集中於少數人手裡,無產階級應該起來打破分配不公。
這三個理論遇到不同的問題,越大越複雜的市場越不可能符合亞當史密斯的前提;而政府政策工具非常有限同時具備各式副作用;馬克思碰巧先知式的問對了問題,但答錯了答案。三位大師都具備非凡的洞察力,指出當時的現象以及可能的答案;但都不是終極式的答案。新出現的經濟問題,沒辦法用既有工具解決。

例如,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指出分配不公,階級對立可能誘發的問題,但指出這明顯現象後似乎並沒有答案,出自名家之口無解的問題,可能背書了更嚴重的對立,卻也更偏離解決。多數政府沒有直接創造財富的能力,只能透過貨幣工具進行政策指引,或舉債推動經濟,因為資訊及規則的複雜,使自由經濟不走向最佳效率,而出現嚴重的尋租行為。租金指的是非經由勞動取得的報酬,尋租,則是試圖獲取非透過創造的報酬,尋租將使分配嚴重歧異。尋租問題的答案是漲價歸公,卻窒礙難行,似乎還沒有合理有效且不損及效率的解決方法。


分配不均引發的階級問題,除了不同階級中的對抗,更常帶來相鄰階級間的衝突。對於上流階級,我們的仇恨心態中往往混和羨慕,對於鄰居的好運,我們的羨慕常常大幅下降,剩下嚴重的厭惡。不論是奴隸制度或戰爭勝負方的階級差異,人類心態上本能恐懼甚至尊敬統治者,而厭惡買辦。我們時常忘了更源頭的剝削者,卻忍不住出賣身邊的人去取悅當權者,甚至破壞鄰人的幸福來自欺式抬高自己。

新出現的經濟問題,沒辦法用既有工具解決,甚至可能無解;我一直以為答案在教育,更多人理解市場就能降低分配問題。看著對立越來越嚴重,但是大家並不覺得自己需要理解原因,理解規則,我懷疑,也許宗教才是答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