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

解釋

呂世浩說用思辨探究歷史,讓歷史成為大用。希望從歷史裡擷取經世濟民的能耐。
高陽來台後抑鬱自封野翰林,佔據話語權的進步人士不太可能喜歡中國的腐朽氣味,曾經有村鎮處有高陽,幾十年過去,小島已經沒幾個人記得了;蠻夷不文的強國竟還有人惦著高陽當年的海角書寫,著實嚇了我一大跳。羅胖談高陽的慈禧,下標其實都是聰明人,結合先前羅胖談甲午戰爭,可以看出我的歷史學習盲點;缺乏想像,缺乏血肉,缺乏邪說異端稗官野史,缺乏走入小路的熱情與方向。但哪裡沒有盲點呢,別說基礎學程本就不能百科全書式的容納全史,不能逃脫起點上話語權侷限下形塑出的骨架,但要在其上添附血肉等待有心人的是長長的一生。羅胖總結高陽教會他同情的理解歷史,對於忙著拯救世界,指著師長大罵,遇事不順則暴怒的進步人士,素心人終身的商量培養恐怕太遙遠了點。

單純列出慰安婦的舊課綱下,課本竟能出現「也有台灣婦女自願到海外參加慰安工作」;邏輯類同遇上強人怒斥要錢要命後,交出錢屬於選擇下的自願。自我作踐莫此為甚。食安風暴席捲小島,有人希望詳列出不可添加物,這真是強人所難了;人人知道大便不能吃,要負面表列到大便等細節,恐怕整部食安法要變成字典了。自尊自愛的社會,人們避開對別人的傷害;有我無人的態度,則搜尋所有漏洞以為己用。

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為英王查理三世翻案。序言說,鐵依書寫的人性惡意和愚昧,不存在於兇手,亦不存在於被害人,而是貫穿四百年下來,包括湯瑪斯摩爾和莎士比亞在內,一代代人們的傳承和常態。
驚異於歷史與虛構交錯,只能說是無知。孔子說禮,杞宋之不足徵,文獻不足故也;樸素的回到國可滅而史不可滅,只要紀錄在,一時壟斷的話語權何足道哉。新近的翻案書寫秦謎,李開元比對史記諸篇中的矛盾,參酌新的考古出土,重新猜測秦始皇登基後的歷史,秦始皇又何能置喙。貴如專制帝王,對解釋的掌控不會比腳邊黃土更遠。網路時代,在惡意編造及善意但無知複製傳播的大量訊息,淹沒掉的真實記錄只能造成干擾,真正在乎的人不可能卻步,只會不憚麻煩持續挖掘。
李開元說歷史書寫有三類,事實,一手傳播,二手傳播。事實不可知(想想小島鄉土劇中有多少搬演親眼所見卻不是事實的橋段),一手傳播必然受表述者史觀影響,二手傳播則類如莎士比亞的戲劇。再想想余英時說的,好的歷史學家終將走向自覺的主觀。

先前引過2014年法國中學會考的哲學題目:1.藝術家是其作品的主宰嗎? 2.活著的目的只是過得快樂嗎? 3.評論一段笛卡兒。
小島課綱爭議下,有人提到不該以德法哲學教育為師,理由是我們師資不足,公民素養不足,政府能力魄力不足種種;因此不需好高騖遠。回到現實是好的,但急切參與討論的人裡,有多少人脫離考試制約後,願意問問自己有沒有朝向愛智求真的路走去。人們罵著一切不可行同時,有多少不依賴別人不干擾別人,懷抱拉高自己視野的念頭,不饒上社會不饒上別人,不計得失自己捲起袖子。
我們勇於指出政府或社會的責任所在,有多少人願意剝除一切,赤裸迴問自身,在自由意志下能朝自己的理想狀態靠近多少。社會的希望只寄託在有更多願意試圖完善自己的公民上吧。

唐諾序時間的女兒,說一個聰明但不看推理小說的朋友,聽人談推理煩了,撂下狠話:我這輩子所知道最好的推理小說是,陳寅恪先生的方以智晚節考。
自由市場中,選擇始終是自己的,小島除了質疑獨立的聲音不受保護外,再沒人會攻擊你腦子裏的想法。限制歷史視野的始終只能是自己。以為微弱的教條能左右思潮,不知是看低了自己,還是深刻瞭解自已的懶惰無能;偏又是這些懶惰鬼自以為擁有全知式的無所不能,卻只想在自由大義下把自己的話塞進別人腦袋。

錢鐘書說“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,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,朝市之顯學,必成俗學。”激動的上跳下躍,必以為地球繞日或不繞日,豈值一顧。
引一段網路評高陽:高陽拘泥于歷史的“局部真實”,而無自己統一的歷史觀,因而在材料的選取和故事的講述上,千頭萬緒,歧路之中又有歧路。但欣賞者說,高陽的文風溫和細膩,徐徐道來,有貴族氣象。我個人很喜歡高陽的文風,歷史小說向來都在民間,一條小巷,一把舊胡琴,一個藝人慢慢拉著唱著。

PS.心理學家說把負面記憶說出來有療癒效果,蛇足一下:
小島出現過個糾纏米國第一夫人硬要握手的元首,畫面讓人與有辱焉各種噁心就不說了。他的名言,我好運。是的您混上了解釋權在您,不服不行。當時課綱下,小姪女國文課本中,元首被讚了個滿頭包(我知道是負面用法)。誰說教育真的純粹,誰說進步人士這幾年不是更進步了。
590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