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

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III

皮凱提的第三個主張:資產稅,無關所得直面既有財富的重分配。小島幾年前將遺產稅從40%下修到10%,引起的撻伐至今未止;事實是降低後的遺產稅總收取金額高過原來高稅率時的收入。四處躲藏的鉅富資產,往往伴隨管理、匯損等成本,10%換來安穩成為富人稍可接受的局面。小有資產的中產階級更佔了降遺產稅受惠者的多數;總額多出來的稅收,顯然還是富人交的,降低移出財富的動機而新增的稅收。當然,降富人的稅,注定再次站在輿論道德反面;終極的兩難選項還是高蹈無效的法律,或寬鬆可行的拔毛法。

遺產稅的例子說明,人在理性下尋求或維持最大利益的行為。回頭來看對既有資產課稅。
以資產為課稅標的,先面對的資產是否否出現在帳面上。接著是管控問題。想對資產課稅,首要消除跨國資本隱匿性移轉,自由市場下面對的問題類似跨國稅。假設能以國境封閉資本流動,人們趨吉避凶的長期結果,顯性資產除非獲利高於稅值,不然會在持有方式上轉向隱性,例如黃金鑽石等保值而不易追蹤之隱匿資產,驅使資本進入沒有生產力的形式,甚至連活絡金融市場的能力都沒有,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就不說了。但是資產稅還是有機會降低尋租行為,而成為皮凱提主張中唯一可能生效的;後面再說。
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花了大量資料、篇幅討論資本累積分配的歷史,成就本書為百科式鉅著。但前提式認定貧富不均不好,要透過分配來解決。三大解方著力透過分配走向齊頭平等,更有商榷必要。

總結皮凱提的解方,跨國稅知易行難,緣於強國博弈幾無可能,而且牽涉到強弱國間運用資訊能力的不對等,私心希望,失去更多隱私的日子遲些再來;高所得稅,高到沒收性稅收,結果不是增加稅收,而是讓適用於最高稅率的所得消失。消除聰明才智之士的動機,對小民是福是禍殊難逆料;資產稅在執行上的難度一如跨國所得課稅,又可能引發資產隱匿、投資衰退,但還可一試。

再說一次,貧富不均是社會穩定累積的結果,未必擁有道德可議性,可以視為病癥卻非病灶,個人更在乎的是流動性。厭富笑貧是天性,人非聖賢,理性難能克服天性,使貧富不均在觀感上成為病灶,更可能引發實質衝突。要減緩貧富不均的壞影響,應該從收入源頭解決,甚至可以借鑑資產稅等概念,但是不打破權力與財富複合結構,不提升社會流動可能,用後端分配來打破貧富不均可能剩下的是均貧,去了狼來了虎並不是好方法。
接著想談小島面對貧富不均的可能方式。

4C04512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