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富春山居圖


故宮去年合展剩山圖與無用師卷,子明卷也一起展出。再要並見兩卷大概不容易了。

話說乾隆知道富春山居圖後,重金以求旋即得之,該畫卷首有字子明隱者,後稱子明卷。皇帝日夕把玩之餘,幾乎年年疼愛糟蹋一番。

黃公望寫此圖非一日之功,算是邊玩邊畫,先玩再畫;仕途失意的畫家不著急,道士師弟無用卻經受不住,逼著師兄大癡出門玩耍時帶上,玩耍不忘做功課。大癡畫完不忘記上無用過慮。有巧取豪敚者。俾先識卷末,雙關表明此畫所屬。消遣、無奈、豁達都在其中。此畫稱畫中蘭亭。

無用師卷輾轉,順治年間遇到藏家要搞火化陪葬,救出後卷首燒斷成兩截,即剩山圖與無用師卷。流轉過程裡沈周是最大苦主之一。後世諸本中沈周的設色摹本,除結構外,用的全是不同筆意,居中山巒雲霧留白,更與原畫意趣不同,卷後更起奇峰,不知是否原本所有而後散失;在原作光芒下,下真跡幾等大家連評都不評了,是第一苦。在手上時不好意思題跋,找人寫卻被乾沒了,多年不得,找到後,想傾家買回又晚了一步,買主後來還找他題跋;渾似新娘跑了,原新郎還得當伴郎。想像沈周寫既失之。今節推樊公重購而得。又豈翁擇人而陰授之耶,那時應該滿嘴都是香蕉皮,翻成白話大概就是暗,天意啊

得到子明卷後,無用師卷也出現了,乾隆本著千金市骨的精神收下了。但連題都懶得題,叫梁詩正抄了一段話上去“…因以二卷竝觀。始悟舊藏。即富春山居真蹟… …鑒別之難也… …如雙鈎下真蹟一等。不妨並存意思是子明卷才是真的,這個西貝貨就是弱,老子連提筆都懶。乾隆幾乎年年題寫子明卷,至太上皇不輟。後世論者都說婢女保存了小姐的清白。

民國後考據無用師卷為黃公望富春山居真跡,一時,子明卷成為落水狗,受盡委屈別人還嫌你出身低;隨便甚麼文人非文人的,都能說出一套某某殊少蘊藉,某某閑淡高遠的高論,似乎乾隆以下,人人都瞎了。梁詩正抄文中有一句董跋兩卷一字不易。而此卷筆力稍苶弱,兩畫中董其昌題字一字不易唯行次參差,乾隆認為子明卷的董字是真的,無用師卷是假的。乾隆與董其昌都是書畫的大藏家,大行家;董其昌精書法,精鑑賞,為政無行。生平聚歛,過眼精品不知凡幾,晚年引發民變,可惜不知毀掉多少逸品。如果子明卷確為偽作,一是董奇昌也走眼兩畫皆題,或仿者能為董書兼能騙過乾隆,那可不是一般功夫了。

無用師卷落筆蕭疏;子明卷重墨有精神,我看不出粗俗,過一把富貴乾癮,換我當皇帝,也愛雄健不疑為假。看熱鬧的眼力,不值一提。另據查考,一說子明真有其人,在黃公望寫無用師卷前不久,相遇於某道觀,往返約半個月,一起下過圍棋。或者大癡所繪不只一卷,還送人,無用師才逼著要早早落款無用師卷誰屬。

看畫時浮想聯翩,離開時,工作人員好心告知一樓有富春山居圖的多媒體展,看時小驚喜,馬上忘了自家逼仄,想能裝在家裡多好。貪念之易生,可知去大癡淡遠遠甚。一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